注册登陆后可查看附件和大图,以及购买相关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报记者 吴佳珅 今天早上八点多,阴沉的天下起了大雨。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路上,一辆贴着“民大附中高考接送”字样的大巴飞驰而过。 八点半,雨越下越大。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陆续有考生进入考场。大门外,家长们撑着伞,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望着孩子的背影,看起来并不比考生轻松。记者们举着摄像机、照相机。考场外是详细的考生守则,其中严肃处分作弊的部分用红色字体醒目标识出来。 被称作史上“最严”的2013年高考,不仅出台更为严厉的考试纪律,还加强了科技防范手段。 孙江波是北京一所中学的老师。在经过严格的考前培训后,成为今年高考监考老师中的一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北京高考考场安装了更清晰的摄像头,首次启用了考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监控画面,全市考场尽可“一览无余”。 “严重的违纪的考生,三年之内不得参加高考。”他说。 一段时间,网络上有关作弊产品的广告大肆泛滥。“耳机式”作弊工具要几百元,而一块外形像普通橡皮的电子接收器竟高达2000多元。从上个世纪非常流行的夹带小纸条,发展到手机短信,直到现在的隐形耳机、针孔摄像机。高科技,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沦为不法商家牟利的工具。 而作弊与反作弊,就如同一场手段、装备与技术的“猫鼠大战”。据报道,北京市今年还建立了一个能够覆盖五环以内地区和个别近郊区的固定监测网,对作弊频段实施干扰。上海的考场则安装了广角摄像头、全向识音器以及身份验证终端、无线电屏蔽仪等。在内蒙古,运送高考试卷的车辆全部加装GPS定位和实时录像监控系统,以防泄题。在福建,工作人员手持无线电便携式频谱仪,对考点进行无线电监测、监听,一旦发现可疑信号波马上进行堵截或信号干扰。在青岛市,金属探测仪要在耳侧开始检查,一直到鞋底,以保证任何作弊工具都不能带进考场;手机信号屏蔽设备也被技术人员调试好放置进考场,这个类似手提电脑大小、有许多天线的设备能保证考场中接收不到信号…… 对于利用高科技产品作弊,华为IT产品线首席安全架构师吴鸿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解决此类作弊问题需要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双管齐下。“现在对于高科技作弊有着成熟的技术手段。严格地讲,通过凭借干扰仪、干扰器电磁干扰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防范这种利用科技手段作弊的行为。” “另外,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制止作弊还要靠监考老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管在技术上可以有效防范,可是假如有人监守自盗的话,那么在局部范围内他会绕过这个管理系统。”吴鸿钟说。 学校这个群体很大,分布也很多,大面积地去部署这些技术措施可能面临成本增加的问题。有报道称,湖北省一年在反作弊方面的投入高达4000万元。 除了高科技手段,依法打击显得尢为重要。6月6日,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和通川区公安分局历经10多天紧张侦破,终于将由重庆市沙坪坝区流窜至达州市并以“助考培训中心”名义向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兜售“答案”、“高科技作弊器”,收取“保证金”的章群等6名团伙成员悉数抓获。6月5日,湖北省荆门市9名男子因销售高考作弊器材而全部获刑,非法所得的80余万元及涉案的2000余件(套)作弊器材被没收。这些器材有女士内衣式接收器、米粒耳机、橡皮擦式接收器以及高频率信号发射器等。而湖北省罗田县警方日前摧毁了一个贩卖高考作弊器和预售高考答案团伙,抓获嫌疑人2名,缴获作案手机5部,涉案金额50余万元。 作弊行为本身让人不齿,可每年的高考几乎都有作弊被抓的新闻。为什么要作弊?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 (科技日报北京6月7日电)
|